【风险提示】育儿自媒体良莠不齐 家长需谨防陷阱!
2020年09月22日 来源:文汇报
育儿时遇到问题,你会怎么办?时下,不少年轻父母的答案是:求助育儿自媒体。凭借传播快、图文并茂、易“种草”等优势,近年来育儿类自媒体蓬勃发展。近日一项对未成年儿童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育儿有困惑时,91.0%的受访家长会搜索育儿自媒体。受访家长中,80后、90后占比超九成。当“互联网原住民”90后成为父母,互联网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他们的育儿必备工具。然而,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新一代父母却难逃信息泛滥的烦恼。由于门槛低,育儿类自媒体质量参差不齐,更有不少自媒体依靠贩卖焦虑吸引流量,甚至充斥大量伪科学。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专家许静认为,成长于物质丰富、生活便捷的互联网环境,90后在育儿心理上往往追求“快捷” “高效”,而依托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育儿类自媒体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同时,90后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相比父辈更加注重科学育儿。尽管育儿自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新手爸妈的成长,但也有不少人质疑,“照着自媒体文章育儿,和父辈爱用民间偏方育儿没有本质区别”。专家指出,正是因为新手爸妈缺乏经验,往往缺乏对自媒体内容的辨别能力,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营销和伪科学的圈套。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六成受访家长认为自媒体无用信息过多,近半数家长认为存在标题党现象。媒体观察发现,不少育儿自媒体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不少公号名称虽然带有“育儿”的字眼,但点开公众号,与育儿相关的内容寥寥,所谓的科普文章点开后,却是营销软文,接入的是购物平台,更有一些“妈妈类”公号,团购的商品从婴幼儿用品到化妆品都有。此外,还有不少育儿自媒体将粉丝引流到各类育儿课程群中,抓住新手父母对育儿的无知和焦虑,推销各类婴儿按摩、睡眠引导、早期智力开发课。很多服务项目毫无科学性可言。今年4月,就有一名新手妈妈因听信某“付费睡眠引导群”训练孩子趴睡,任由孩子在卧室哭泣,两小时后发现孩子嘴唇发紫、没了呼吸,最终不幸身亡。“初为父母,很多家长在育儿上不仅焦虑,还有点偷懒和无知,以为看似科学的公众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北京俪婴妇产医院主任医师刘加秀对此感到痛心,她曾经遇到家长宁肯盲目相信育儿自媒体,也不愿意求助专业医生,最后伤及孩子。“自媒体上的信息有不少只是普通网民通过网络交流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本身就不具普适性,更谈何专业、科学和严谨呢?”那么,如何鉴别网络上的育儿知识是否专业严谨?刘芳给出四点建议:一是家长可以关注正规医院的公众号,医院公号上的科普文章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二是家长也需及时给自己充电,不妨在孕期内就阅读一些育儿科普书籍。三是咨询育儿问题时首选有专业背景和医学背景的专家。“切忌迷信网络上那些所谓获得育儿大奖的育儿大师以及各类不具备公信力的育儿证书,这些大多是虚假信息。”四是要总结自身经验,相信自己。
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