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一统十联“一把手”谈营商⑮】强化“五个聚焦” 创优“五个环境” 以高质量市场监管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清风航空港 日期:2023-06-12 17:57

吴潜局长照片.jpg

航空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吴 潜


稳市场主体就是稳经济基本盘。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市场监管局对标省委、省政府对航空港区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围绕服务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一流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深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一统十联”工作机制,强化“五个聚焦”,创优“五个环境”,为激发市场活力注入强劲动能,助推“二次创业”再起航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夯实基础,创优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

围绕郑州航空港“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战略目标,瞄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特区”定位,树牢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夯实政治机关建设,坚持“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监管部门也是发展部门”定位,围绕“强能力、锻作风、促规范、树形象”工作目标,通过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台账,重点工作季度清单化提醒、周例会推进,开展年初承诺年终讲评,实行机关部门联系分包基层所长效机制,编制“一图谱一汇编”(机关部门职责图谱和学习汇编),常态化开展“能力提升大讲堂”等措施,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改进作风、勇争一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类集体荣誉40余项,含省级以上荣誉8项。顺利通过了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复审,圆满完成全区两个“唯一”——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创建任务。

聚焦助企纾困,创优精准直达的政策环境

强化惠企政策落实,牵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制定出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助企纾困20条措施》,实施新开办企业首套印章免费刻制,推动开办企业零成本。截至2023年4月底,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5709户,注册资本5131.56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5.4%,增长率居全省第三位;企业个体比为50.17%,居全省第2位。作为全区“万人助万企”工作组牵头单位之一,包联张庄办事处重点企业,选派助企服务专员,通过走访座谈、上门服务,为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请郑州市质量提升政策类奖补专项资金70万元。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落实全区21城联动机制,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抓招商、抓建设、抓服务”重点,扛稳物流园区建设发展重任,按照“边推进、边摸底、边完善”原则,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运行机制,精准厘清职责、狠抓任务落实,实现全链条闭环服务管理,全力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聚辐射能力。

聚焦优化服务,创优便捷有序的发展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企业开办+N项服务”升级版,积极开展“全程代办化、代办专业化、流程极简化、审批最优化”服务模式。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12条举措为抓手,严格履行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理完毕的承诺,资料齐全的当场办理,资料不全的及时退回并注明理由,高效推进当日办结率持续向好。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累计助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000余万元。在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和郑州航空港科创中心设立2家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站,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站在全区多点布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被列为“郑州市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从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专利导航、成果转移转化及宣传培训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服务。

聚焦监管执法,创优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全面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牢固树立“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监管”理念,让服务跑在监管前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边,降低企业潜在的违法风险。全面推行“双随机”监管模式,牵头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在区优化营商环境“一统十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监督下,组织17家成员单位召开全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会,压实责任,形成部门联合、全域覆盖、一抽多检的齐抓共管格局,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提高监管效能,对低风险企业合理降低依法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或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依法有针对性加大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等力度。实施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扎实开展涉企收费7大领域价格检查,强化消费维权,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监管。深入开展“打传规直”工作,查处的“1040阳光工程”涉嫌非法传销案件,已冻结资金800余万元,移送起诉33人。充分发挥公平竞争监管在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抓好增量政策审查和存量政策清理,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

聚焦守牢底线,创优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坚决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全员知风险、全程传压力、全面严排查、全线不放过作为根本要求,全链条守牢“四大安全”底线。强化食品安全分层分级治理,以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和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复审为抓手,建立食品安全三级包保制度,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落实落细见效。强化药品安全全程监管,推行远程监管“千里眼工程”,推广药品监管追踪系统,提升智慧监管效能。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发挥“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线上监管作用处置电梯故障,扎实推动3000台电梯物联网智慧监管数据接入监管平台,实现电梯责任险全覆盖,切实做好民生实施。强化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8类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不断增强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