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明确自2023年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在7月申报期,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南京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推出以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宣介服务,解读政策内容,做好申报辅导,全力把红利“送下去”,把好事“办实在”,确保应享尽享。
线上+线下 做细宣传辅导
“7月份竟然可以提前申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000多万元,太给力了!”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蒲鸿鸣谈起新政时喜出望外,关键是足不出户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个好消息,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智慧税务的魅力和税务部门的担当。
新政出台后,南京税务部门组织政策服务团队走访辖区内集成电路企业,送服务、讲政策、解难题,联合政务、科技部门,开展“政务+税务”主题进园区活动,上门为科创企业宣介新政。同时,用好云服务,围绕“税收助力科技创新发展”主题,举办“税务十点半”云课堂,针对科创企业开展精准高效的线上政策解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夜晚的夫子庙景区,酷炫变幻的全息光影秀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这得益于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息显示屏设备研发和创意视觉效果设计。作为旋转全息显示细分领域的发明缔造者和行业领跑者,该公司研究开发新技术前期投入大,技术成果市场化过程中风险较高,资金回收慢,常常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财务孙瑀感叹道:“能提前3个月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真是久旱逢甘霖啊。‘政务+税务’的服务专场太暖心了,不但送来了好政策,还为企业建立‘成长档案’和提供‘定制服务’。我们一定不断创新技术、精益求精,给大众带来更逼真、更绚丽的视觉盛宴!”
智推+提醒 确保应享尽享
走进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展厅,有机管式膜、无机陶瓷膜、有机卷式膜等产品一一排开,代表着企业在研发创新之路上成果斐然。
公司财务负责人杨曼青介绍说:“自成立以来,公司在研发上不惜投入重金,拥有各类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大笔的研发投入背后是税惠政策真金白银的扶持。2022年度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00多万元,今年6月底收到税务部门的智能推送,显示企业7月申报期可以提前享受600万元的加计扣除。政策主动上门找人,真省心!”
近日,税务干部上门辅导南京因泰莱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申报享受的二季度研发费用加计税前扣除220.38万元,企业财务经理吴五红笑得合不拢嘴,“新政辅导太及时了,提前申报加计扣除后,折合减税33万元,我们升级软件系统的资金更有保障了。”
“我们运用大数据筛选2022年度已申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再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短信平台、智能外呼等载体,及时将新政点对点推送至纳税人。”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申报完成后,依托台账监控功能及时筛选可能符合条件但未申报享受的纳税人,进行再一轮宣传告知,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
南京国电南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高先生表示:“最近太忙了,税务局的新政推送短信都没仔细看。幸好他们又打电话特意通知我,不然很可能会错过申报期。真是太贴心了!”
赋能+提速 用好政策效应
“一收到税务局的推送我就算了笔账,和原来的政策相比,新政让我们在7月预计能提前3个月享受3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优惠提前落袋,意味企业手里攥着更多流动资金,为其加快“机器人+AI”战略布局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此次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间提前至7月预缴时,有利于经营主体尽早享受政策优惠,减轻科创企业研发负担,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提速。
作为以新业务领域、核电和民用工程技术领域为重点研究方向的科创企业,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尖”核心技术成果,创造多个“国内首创”“首次应用”纪录。“十四五”以来,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累计超过4600万元。
一路走来,公司也陷入过“卡脖子”困境。企业税务主任徐小苏说介绍:“对我们而言,现金流就是生命线。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提升和享受时间的提前为企业‘减负松绑’,落袋的‘真金白银’,给了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动力和底气。”据悉,该企业在国内首次实现核级钢衬里安装高效智能MAG焊应用“零”的突破,成功突破欧美“卡脖子”问题,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在核电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提早兑现的政策红利将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赢得先机。南京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个性化政策辅导、复杂税费事项会商、税收风险提示、纳税信用预警和税务金融支持等服务举措,切实为科创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