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这里,总想跳一下,脑海里回响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看到这“电车与电线齐飞”的画面总是能唤起童年记忆。
从宿舍到厂区,路很短,骑个电车一二十分钟而已;路也很长,步行怎么不得半拉小时起步?谁不知道充电线私拉乱扯很危险?但至少还没遇到危险。充电难,“难于上青天”,每天下班找充电的地方不亚于唐僧取经路上的磨难。
第一难:下班第一事——先抢充电位。宿舍区有限的充电位成了车主们争相博弈的“战略要地”,可谓是得充电位者得“全勤”。
第二难:人多电车也多,路边商户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向路边商户借电的方式成功上垒。管理人员每天劝着,句句不离危险、句句不离安全。
第三难:室外私拉乱扯太危险,还要和管理人员“躲猫猫”,于是车主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躲在商店内充电,如此之下,充电位置再次缩减。
就在大家苦思冥想电动车充电的出路时,一份IT社区服务中心调查问卷和民主座谈通知送到了“电友们”手上,原来是IT社区服务中心要征求对充电桩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等事宜的意见,但多数人并不奢望充电问题会快速解决。
时间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这天下班,突然听到惊呼声,嚯!原来是路两边装上了一排排充电桩,足有40余个,还不少!旁边还有志愿者详细解说充电桩的使用方法,手机一扫就行,智能又便捷。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郑州航空港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员工电车充电的“老大难”问题,在群众办实事上下真功夫、解忧难,以高效暖心的服务,让员工告别“充电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