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一件事,温暖一群人!12月2日,正值“国际残疾人日”前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银河办事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或坐着轮椅,或拄着双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将致谢的锦旗赠予银河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他们是郑州航空港“轮椅助残”文明实践项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虽然身体有所缺陷,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助助人”精神的热情和勇气却洋溢在整个服务大厅,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人。
据了解,“轮椅助残”文明实践项目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由河南心灵驿站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心灵驿站”)负责人陈保亭发起成立。从最初残友们在陈保亭农药小卖部相聚,到如今陈保亭已经组织举办114期《保亭访谈录——让家庭教育走进我们的生活》公益讲座,再到组建“轮椅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十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出行、生活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务,有效提升了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9月26日至27日,河南省2024年文明实践项目展示推介活动在郑州举行,在银河办事处的帮助和指导下,陈保亭携“轮椅助残”项目与全省60多个文明实践项目同台竞技、现场交流,最终取得了“河南省2024年文明实践示范培育项目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衷心感谢!没有银河办事处,我们就不可能走得这么稳、这么远。”陈保亭说,和郑州航空港“结缘”以来,银河办事处对他创业处处给予支持和帮助,还经常对他和员工的生活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增添了干事的动力和信心——这也是他要给银河办事处送锦旗的主要原因。
“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不光为辖区的残障人士带来光明和希望,也为我们的社区增添了温暖与力量。”银河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负责人梁松周诚挚地说。
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副会长曹二胜表示,该协会将全力支持“轮椅助残”项目,把协会从中国乡村发展协会申请的大病救助、就业培训等惠民政策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2023年,陈保亭作为郑州航空港唯一代表参加郑州市残疾人协会换届选举大会
“我们将继续关注‘轮椅助残’项目,围绕项目开展多元化活动,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让更多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郑州航空港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努力打造无障碍环境,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为全面和细致的帮助,助力残障人士拥抱美好生活,共同谱写社会和谐发展新篇章。
你能想象吗?一个高位截瘫、二级残疾、一天到晚都离不开轮椅的人,竟然开起公司、当起老板,助残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为自己开辟了一番事业,还帮助30多名残友走出阴影,为他们生活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12月2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银河办事处兴瑞汇金国际,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残志坚的心理咨询师陈保亭。他正和几名残友一起讨论即将到来的国际助残日活动安排,虽然身体受限,但陈保亭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热情。
“因为我也是残疾人,所以我很清楚我们能感受到的痛苦和挑战。”陈保亭说,“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给世界看,我们的存在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帮助,更是主动参与,贡献社会。”
从被帮助,到独立创业成为老板,再到成为助残助人的主体,陈保亭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1996年,他正值26岁,风华正茂之际,孩子尚不满两岁,家庭生活原本幸福美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双腿,脊椎亦遭受重创,从此不得不依赖轮椅,生活轨迹因此发生了剧烈的转变。
在妻子一年的悉心照料后,婚姻走到了尽头;家庭经济支柱的缺失,加上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境,使他面临沉重的压力和挑战。“当我能够适应轮椅生活后,我便开始寻找工作,但求职之路充满坎坷。”陈保亭回忆道,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曾一度深陷绝望之中。
面对残酷的命运,陈保亭并未屈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采购过鸡苗,经营鸡蛋销售;租赁过店铺,销售农资产品;购买过大巴,从事客运业务……不懂经营,他一步步积累经验;身体不便,他不屈不挠,不仅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转型学习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知识后,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为残友们搭建了一个集交流、学习、成长于一体的“心灵驿站”,生活逐渐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陈保亭说,他希望能将这份坚持和勇气传递给更多残友,让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13岁的智美性格内向,在陈保亭的多次心理辅导之后,逐渐转变为一个乐观、开朗、笑容满面的少女;依靠双拐行走的白玉兰与轮椅上的杨宪彬结为连理后,与家人关系紧张,陈保亭多次调解后,家庭和睦……此外,陈保亭还自费组织杨宪彬、张大妞、李伟华等人,连续五周前往位于中牟县的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孵化基地学习云客服、扎气球、手工编织等技能,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走上了公益助残的道路。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物质援助固然关键,精神上的激励也同等重要。”陈保亭说,为了促进残友们互相交流,他们还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心理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等,鼓励残友们勇敢面对生活,不断追求自我价值。
如今,陈保亭的“心灵驿站”不仅成为残友们心灵的“避风港”,也成了他们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社区”。“在公益助残的道路上,我和‘心灵驿站’将继续前行,为更多的残友带去希望与温暖。”陈保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