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焦裕禄与港区》连载

提着脑袋剿土匪②

来源:区纪检监察工委 日期:2025-03-03 16:11

图片

口述人:李顺才

  个人简介:李顺才,1964年出生,大营镇大营村村民。

  2.土地改革中,焦裕禄讲究实事求是

  土地改革那时候,我家还是地主成分。

  我爷当初是洧川县的师爷,用现在的话说,就相当于政府的秘书。他不做师爷,回到大营生活后,手里还比较宽裕,乡里乡亲的,左邻右舍的,谁家要是借点粮食,借点面,或者借点钱,我爷爷和我奶奶都会答应,所以在村里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并不是那种作恶的、欺压良善的坏地主。

  一到赶会时候,很多艺人就拉着箱子过来了。你想啊,唱戏的,表演杂技的,都需要箱子装道具,装搭台子的东西。但是,在哪儿搭戏场就成问题了,谁家愿意把地贡献出来,让戏班在那儿搭台子,演出的时候让观众在那儿踩?庙会一般都是在春天,麦苗返青时节,要是因为演戏、看戏把麦子给踩坏了,那一季的粮食收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往往到这时候,我爷就会站出来说:“唱戏的到我家地里来吧,在这里搭台子唱戏,麦子踩坏了也不妨事。”

  土地改革的时候,要划分成分。焦裕禄主持开展这项工作时,也是首先讲求实事求是。当时划分农民成分,也划分地主成分,地主也分几类,哪些地主是作恶多端的,哪些地主是没有作过恶的、名声比较好的。到给我爷划成分的时候,现场有7个人都说我爷李合堂(音)是个好地主,一辈子都没作过恶。其中还有两个外村的人,他们给焦裕禄说,要是没有我爷,他们一家人早就饿死了,我爷是做了大善事的人,不应该和那些恶地主一样对待。我爷早在1944年就去世了,当时很多人说,要到我家里去看看。我家里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只有几亩地,一辆马车,一匹马,一匹骡子,一头牛。分房的时候,了解情况的焦裕禄就说,他们家现在就剩一个老太太和孩子了,要是把房子都分了,他们住哪里去?于是就现场研究,决定不分我们的房子了。

  我最佩服的,就是焦裕禄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说所有地主都要打倒。正因为他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实际情况,所以他在大营区能把土地改革的事情办好。

  我家的条件算是比较困难的了,焦裕禄看在了眼里。后来焦裕禄还资助我父亲李石德(音)上学读书。后来因为工作调动,焦裕禄离开大营,去洛阳工作了,但他还时常派人到学校,给我父亲送生活费。我父亲说,他收到生活费那天,正下着很大的雪,天气虽然很冷,雪花虽然很多很大,但他心里却十分温暖。

  所以,从私人感情方面,我也非常感激焦裕禄。我愿意传承焦裕禄精神,让更多年轻人都了解焦裕禄,都知道焦裕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