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任根义
个人简介:任根义,1958年出生,尉氏县门楼任乡门楼任村人。
焦裕禄不仅解决了大营区的匪患,开展了土地改革,带着老百姓治理风沙、盐碱地,还帮助我们门楼任建立了第一所小学。
在那之前,门楼任的孩子都是到大营完小上学的。门楼任离学校远,学生上下学也不方便。在焦裕禄的倡议下,大营完小的校长就和我们村里的干部说,咱门楼任为啥不能建一所自己的小学呢?可是,学校建到哪儿,又怎样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个村的干部就坐在一块儿研究,最终商量出了办法。当时马家村、要家村、潘家村、陈家村各自都是一个大队,这4个大队联合,一块儿出力建学校。
毕竟是刚解放,物质条件还比较匮乏,单靠一个大队的人力物力,很难把学校盖起来。这就需要距离不远的几个大队联合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地的出地,有房子的出房子。盖学校的地方,就在马家大队,原来是一座火神庙。把庙拆了以后,地方平整出来,才在上面建学校。马家大队盖了一间,要家大队盖了一间,又把旁边地主家的房子拆了,总共盖了3间房,学校就算建起来了。
学校起名叫民中学校,我小时候就是在里面上学的。这样起名是有原因的。这所学校,是在焦裕禄的提议、组织下盖起来的,是为门楼任的老百姓、为大营区的孩子们建设的接受教育的地方,民中,便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意思。
编辑:梁雅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