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执委会展示交流部组织专家对河南省申报的“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项目进行了评选,最终选出12个兼具河南特色、技能水平与时代风貌的项目,推荐至大赛组委会。
此次推荐的12个项目涵盖智能科技、传统武术、非遗技艺、现代技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河南在技能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不仅是河南绝技绝活的代表,更是河南文化的鲜活载体。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的“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
在智能科技领域,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的“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堪称佼佼者。作为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它以“安全仿生、类人灵动、高效智能”为核心突破点。凭借AI混合控制算法,实现了类人步态及多地形自适应能力,能耗较同类产品降低25%,动态续航可达6小时。该机器人曾在多项赛事中崭露头角,斩获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季军、张江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全地形挑战赛冠军等荣誉,在工业配送、智能学习、娱乐陪伴等多个场景中都大显身手。
传统武术方面,河南温县是太极拳发源地,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融合了易学、中医经络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是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其中,始创于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的和式太极拳,在理论、技法及强身养生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非遗技艺亦是亮眼。许昌陶瓷职业学院袁培玉的“钧瓷制作工艺”,通过揉泥、拉坯、上釉等七大工序,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幻效果,传递“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理念;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刘瑞红的“汴绣”项目,作为国家级非遗,其精美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藏,刘瑞红本人也荣获多项荣誉,是汴绣技艺的杰出传承人;
郑州市新密市华龙玉器厂王冠军的“密玉俏色雕刻”,2015年被认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色定形,量料取材”的核心技艺,让作品呈现出“俏、巧、奇、绝、跳”的艺术特色,王冠军从业五十余载,获奖无数,还收徒80人传承雕刻技艺;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王文珂的“钧瓷手拉坯”项目,王文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业27年,在众多赛事中斩获佳绩,展现了高超的手工技艺;
新乡市非遗保护协会刘玉伟的“玉伟面塑”,作为河南省非遗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刘玉伟也多次代表国家出访进行文化交流;
河南省鼎创泥塑艺术品有限公司宋庆春的“浚县泥咕咕”,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原民俗艺术的活化石”。
此外,还有多项展现精湛技能的项目入选。
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郭超的“灯泡上断钢丝”,在点亮的灯泡上,能利用手工钨极氩弧焊将紧紧缠绕在灯泡上的直径0.3mm的钢丝熔断,且保证灯泡不灭不碎,展现了高超的焊接技巧;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李冰的“黄河鼓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盘鼓为核心元素,将历史典故等融入编创,奏响黄河文化的时代强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朱雪娟的水袖袖花技巧,通过肩、臂、肘、腕、指的协调配合,通过基础、组合和高阶技法,展现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洁等人带来“方寸间的魔法”绝技,即整理收纳技能,通过科学规划,能让杂乱空间变得舒适有序,在生活、工作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据了解,全国各个省份都将推荐“看家本领”,参与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下一阶段,将由专家遴选出100个项目进入网络展播,通过评审和网络投票,选出30个绝技绝活项目,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场进行展演,并最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
编辑:梁雅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