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原特区 > 新闻发布会

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

来源:大河网 日期:2021-06-30 18:02

发布人:

付   静  省委外办主任

张俊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王清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

屈凌波  郑州大学副校长

方国根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田   凯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平   萍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时  间:2021年6月29日15:30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  平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部世界文化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一定程度上,了解河南,就了解了中国。把历史的、现代的河南呈现给世界,是加强文明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为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为全省开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省委外办于近期编制完成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第二批丛书十个分卷的具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外办主任付静女士;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先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先生;

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先生;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国根先生;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先生。

下面,请付静主任作介绍。

省委外办主任  付静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出席第二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新闻发布活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外办,对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新闻媒体对我省外事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阐释、作出重要部署,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近年来,省委外办紧密围绕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动,立足河南独特资源优势,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展现出彩中原形象的对外宣介成果。特别是我们以“翻译河南工程”为抓手,实施“一体两翼多平台”战略布局,一体即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两翼即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和规范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多平台即打造对外语言和形象提升智库平台。从而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在构建富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翻译河南工程”为带动,我们努力推动中原文化对外译介,打造“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由省委外办总策划,中国外文局、中国译协翻译与传播专家担任顾问,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成为全国首个集成本地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宣产品。去年,丛书首批十个分卷出版发布后深受各方好评,被中国外文局列入“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重要项目成果,被中联部纳入党际交往赠书范围,被外交部纳入蓝厅新闻发布会向外国记者赠阅书刊,被中央党校作为在图书和文化馆主展台陈列展示书籍。“翻译河南”工程入选中宣部、中国外文局“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这次我们发布的第二批丛书主要包括《脱贫攻坚》《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大运河》《文物》《焦裕禄》(法语版)《庄子》《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黄帝》等分卷。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动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展示国家文明的标志性品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发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号召,之后我们及时启动《黄河文化》《大运河》《河洛文化》等相关选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界阐释百折不挠、革故鼎新、和谐共生、兼收并蓄的黄河精神。我们坚持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二是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助力全球贫困治理经验共享。我们紧密围绕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对外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编译《脱贫攻坚》分卷,通过向世界展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的感人故事和先进典型,凸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宣传精准扶贫“河南成就”,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河南智慧”。三是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们紧密围绕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讲清楚党带领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在去年英语版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焦裕禄》(法语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用法语讲述焦裕禄精神的书籍,以期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价值和中国贡献的广泛理解与认同。四是讲好“四条丝路”故事,宣介河南开放发展新成就。我们紧密围绕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讲清楚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矢志追求,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河南统筹推进“四路协同”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把四条丝绸之路作为对外讲清楚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大成果。《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分卷,用生动的案例增进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建设的认知和认可。

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省委外办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南省对外交往史展,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老子》《书法》《青铜器》《愚公移山》《杂技》《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等丛书后续编译工作,并积极对接我驻外机构宣传推广,更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好声音”,将更多优秀的河南文化元素展现给世界。在此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宣传、多报道,社会各界多关注、多参与,共同将这一重要工作做深做实做出成效!谢谢大家!

平萍

感谢付静主任精彩详实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媒体的名称。提问现在开始。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请问,《航空城》是如何向国外读者讲述港区发展历程和重要地位的?未来港区在联通世界、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有什么样的规划?谢谢。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张俊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航空城》分卷通过“交通大枢纽、开放大门户、航空大都市”三个篇章,讲述了航空实验区这座新城的前世今生和广阔未来。2013年3月7日航空港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国务院批复的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1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到4447亿元,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突破60万吨,增速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一,货运总量全国排名第6位。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6%;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2009.3亿元,同比增长83.4%。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完成5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将达到20%左右。

放眼“十四五”,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空中丝绸之路”的总体思路是:基本建成具有突出效率优势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空铁”双枢纽驱动格局基本形成,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综保区扩区、自贸区增设航空港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申建取得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提升河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撑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巩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将坚持枢纽建设先行,持续完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功能,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着力打造服务全球的航空大通道,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模式,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航空港实验区建立基地,加快机场三期建设,持续提升通关效率。提高郑州南站枢纽能级。实现与“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融合,围绕高铁南站打造多层次交通圈。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积极推进薛店国际陆港建设。

二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将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航空港实验区内陆开放门户的优势,强化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层次,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导平台。拓宽参与国际循环合作领域。积极打造郑州-赫尔辛基、郑州-乌塔堡、郑州-金边“双枢纽”,谋划建设国别合作园区和境外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加快形成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六大体系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快推进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积极探索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发挥在全省开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打造豫沪合作主承接地,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提升河南服务“一带一路”支撑能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为基础,形成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经济廊道,打造全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在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我真诚地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多到航空港实验区参观采访,多用生花妙笔和精彩镜头宣传、推介航空港实验区,提升航空港实验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也将积极为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的采访报道提供便利,让我们携手共同将航空港实验区这张“名片”宣传推介的更加靓丽。谢谢大家!